第五十八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五十八章 别了,南京
神父走了。
安全区几乎所有的人都来送行,很多妇女甚至拦在他的车前,神父只得下车,和人群一起往前走。
远处的人群里突然打出了一幅红绸布裁成的大标语:您是南京人的活菩萨!
神父的眼睛湿润起来,看着这些朝夕相处还会继续受苦受难的中国人,神父真愿带着大家一起飞升到天国里去,远离凡间的纷扰和喧嚣,到那里,上帝一定会好好呵护众生。
很多中国人落下了眼泪。
当初,在日本人还在城外进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提前为城破作必要的准备。
就是这个60岁出头的外国老头在日军破城的当天果断地将他的教堂在内的一大片区域统统用大的小的尺寸不一的纳粹旗包裹起来的时候,附近除了几个外国人闻讯赶来帮忙,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能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是很快,南京人就反应过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以教堂为中心的这片越来越小的区域竟然成了最有安全感的地方,人们蜂拥而至,拖家带口,很快这里就人满为患,变得越来越拥挤。
人们这才明白安德列当时疯子一样到处张挂纳粹旗的用意,好在当时的中国和德国很友好,委员长曾经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并且派出军事学员赴德国深造,中国当时最厉害的部队就是德械装备师,南京的老百姓见多识广,平时就对这个有点胡子且温文尔雅的德国人充满好感,自然也没有谁对他到处张挂纳粹旗横加指责,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警察来维持首都的市容市貌,有人说这些平素努力维持秩序的人都被派到城外打仗去了。
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神父原本是可以远离这个是非之地的。在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神父没有选择留在北戴河,却第一时间赶回南京,又被一些外国人推为南京安全区的主席。
金陵古城陷入到黑色的恐怖中后,神父利用自己的纳粹党员身份,不光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而且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与日军斗智斗勇,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抗议,阻止日军的恣意侵犯和屠杀。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
让难民们难忘和感动的事情有很多。其中让一些人可能会终生难忘的是神父带领他的委员们到处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
孩子们同样舍不得这个外国爷爷走。不知道是谁,带头唱起了麦卡勒姆牧师专门谱写的《南京难民合唱曲》:“我们用蚕豆做早饭,我们用蚕豆做午饭,用蚕豆做晚饭。”
蚕豆!人们的记忆被唤起,这么多天下来,没有神父和十几个西方人的努力,大家真不知道是否能躲过日本人的残杀?而没有这些救命的蚕豆,也真不知道活下来的人能剩下几个?
安全区狭小拥挤,人满为患。这么多难民要吃要喝要住,少了哪一样都难以生存下去。
而屋漏又偏逢连夜雨,这几周的南京城,朔风凌厉,冰冷刺骨。面对恶劣的天气,更让人们心惊胆寒的是日军的冷酷无情。
日本人封锁了城内所有的粮食和煤炭,而且,还自始至终,一直催促威逼着要解散中国人赖以活下去的安全区。
最初,安全区储备的全部食品,还不够维持一个星期的时间。数十万难民嗷嗷待哺,在这个岁末的严寒中曾经命悬一线。
也就是在这危机时刻,神父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营与日军交涉,并请几个国家的使馆留驻人员集体出面,利用国际舆论的压力,最终迫使日军放宽了对安全区粮食的限制。
而且,上海的一位国际友人受到了神父的感召,一次性捐赠了100吨的蚕豆。又是神父想法设法把这批物资辗转从上海运到了南京。
对于挨饿受冻的难民们来说,这些蚕豆可绝不仅仅只是拿来救命的口粮呀,更是让他们感到了国际社会的温暖,点燃了生存希望的所在啊!
而如今,这位受人尊敬的老者即将踏上回国的旅途,他这一走,南京难民们真不知道遭罪后又可以找谁来保护呢?
直到载着神父的汽车开出去很远很远,安全区的人们还在原地久久驻望。
自治委员会,马上接过了国际安全区的绝大部分工作。
应了中国人一贯说的那句话:新官上任三把火!自治委员会连续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继续找寻和掩埋尸体。
第二件是统计人口。原本是日本人的统计由自治委员会全面接管,最初登记的总人数是17万2千人,这一数字显然和安全区25万难民数字相差甚大,结果又进行了再一次的统计,最终数字定格在23万5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