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九章失联
张兴业是教导总队的一名营长。很不幸的是,在南京城正式沦陷的前一夜,他不仅和上级失去了联系、而且和自己的勤务兵小铁也失去了联系。
问题出在撤退命令太突然上,更出在部队各自为政上。
教导总队是当时中国的特殊部队,堪比古代帝王身边的御林军!
这支特殊部队的全称叫做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顾名思义就是隶属于中央军校的教导部队。
中央军校前身为黄埔军校,是蒋介石事业开始的地方,所以他非常钟爱这个学校,最新的装备、训练课程与改装往往先交由军校实验。而军校本身也一直维持着一支有实战能力的团级步兵教导部队与若干连营级特种兵教导部队。
一九三0年五月,中央军校编成一支两旅六团制的教导第二师,这个教导师将所有军校的新锐武器都编进去,其特种兵有两个炮兵团,再加上骑兵连、工兵连、辎重连、学兵营与战车队,可谓精锐尽出。
中原大战之后,军校以 德国顾问的规划开始编组教导总队。总队成立于一九三一年一月,最初编制两个步兵营及炮兵连、工兵连、骑兵连、迫炮连、特务连及通信连。
这个团级部队自成立时就主要用于德式步兵团编装之试验以及新武器的研究。到1933年桂永清少将就任总队长后,教导总队扩编成为一支野战部队。总队编制完成之后调防南京孝陵卫,从而成为拥有三个团的正式战列师级部队。
抗战全面爆发时,桂永清总队长正在英国参加英王加冕,闻讯第一时间回国。九月返抵国门后,立即晋见了何应钦上将,上将告知他国防部将调教导总队入川扩编成为第二期准备军,固守长江上游,这和当时大量西部部队东调参与抗战恰恰相反,反映出当时国民党中央对这支部队的特殊关照。
桂永清返回总队之后召集营长以上官佐开会,慷慨陈词:“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到后方扩军,大家升官,我升集团军总司令,你们营长升团长,团长升师长,旅长升军长。另一条是到前方作战牺牲。长期以来,其他部队拿不到全薪,只有我们拿全薪,论装备我们是全新德式!现在全国部队纷纷请缨参战,我们却到后方扩编,虽属命令,扪心自问,能无愧疚?别人一定说我们怕死畏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现在请各位表决。”
结果全体军官一致要求上火线。桂永清马上报告给蒋介石及何应钦,这才将教导总队主力调入淞沪战场。
淞沪会战后,教导总队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接到的原本是直接撤到湖南休整的命令。
没想到,南京卫戍司令此刻竟然找到何应钦吵架,后来竟然还吵到蒋委员长面前,以国难当头,教导总队率先撤退,还有哪一支部队会舍命抗战为由,硬是将教导总队留在了南京防守。
南京保卫战中,张兴业所在的教导总队第3旅负责守卫紫金山,曾让来进犯的日军第16师团吃了不少苦头。
紫金山上,教导总队官兵据险把守,面对敌人的猛攻寸土不让。日军的进攻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且死伤了多名中队长。日酋恼羞成怒,下令使用燃烧弹。大量的燃烧弹被投向教导总队的防守阵地,烈火立即在干燥的山林里燃烧起来。
灼热的烈火和刺鼻的浓烟弥漫了整个阵地,不少士兵的身上也着了火。
“和小鬼子拼了!”不少战士背着烈火冲向进攻的日军,他们打光枪里的子弹,最后竟至于如同火人一样和日军肉搏。
小鬼子吓破了胆,狼狈败逃下去,有的战士还想扑上去和敌人同归于尽,可是大火已经吞噬了他们。
张营长看得血脉贲张,他带着手下的警卫连追了下去,一阵抵近射击,干掉了不少逃窜的鬼子,替被大火烧死的弟兄们报了仇。
12日下午,日军故伎重演,又一次在紫金山东麓放起火来,日军企图利用茂盛的树木,彻底把守军全部烧死在山上。
大火借东北风之势,转眼间让张兴业营把守的整个山头都烧了起来。而且还迅速蔓延开来,到这天晚上7时,整个紫金山上空浓烟滚滚、烈焰升腾。
由于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教导总队的官兵死战不退,不少士兵直到被烟熏倒,被活活烧死,第二日早晨冲上来的日军见到守军被烧焦的尸体依然紧握着手里的步枪,也惊讶于中国军人顽强的意志——即使被活活烧死,也要坚守脚下的国土!
日军也朝着这样的尸体默哀,鞠躬。
最后撤下阵来的部队,就是教导总队!
12日晚十时左右,张兴业在紫金山第二峰指挥所看到南京中华门方向和下关方向都燃起大火,立即打电话到总队部,结果打不通。派勤务兵小铁到总队部去问,回报说,总队长下午到卫戍司令部开守城部队长会议,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参谋长也离开了总队部,城里部队很乱,都在往下关方向跑。
参谋又来报告说,雨花台阵地已被敌人占领,小股鬼子已经进城!张兴业心知情况不妙,但因为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全营剩余官兵并没有动!
直到凌晨时分张兴业终于接到副总队长的撤退命令,问到具体撤退线路时,副总队长也含糊其辞。万般无奈之下,张兴业这才率队开始往下关撤退。
事后得知,卫戍司令部突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但在书面命令分发后,南京卫戍司令却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中央各嫡系部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就大大降低了命令的严肃性,也为不执行命令制造了借口,以致计划中规定的由正面突围的部队,除第66军及第83军之大部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执行。
有口头指示为依据的部队,一起拥向了敌人尚未到达的下关,以期能迅速、安全地渡江北撤;许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发现友军撤退了也跟着撤退,他们自然也涌向下关。虽接到命令而并不知道撤退计划详情的旅、团长们也都认为上级既然要军队撤退,在下关必然已准备好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拥向下关。
人过一万,人山人海;人过十万,没边没檐。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他们在开完宣布撤退的会议后立即就部署部队撤退。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有的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后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有的甚至一个电话都没打。这样就导致了南京城里到处是人为制造的混乱,人心惶惶之余,大量军民逃向下关码头。
张兴业带着部队到达挹江门门外的时候,发现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撤退各部争先抢过,互不相让,不少人竟然被挤倒而被踩踏。
张兴业大怒,下令手下对天鸣枪震慑,这才让秩序有所恢复。
抬出的无数被踩伤乃至踩死的人当中,竟然有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谢团长,此人曾在光华门阵地上英勇抗击日军多次冲击,他的事迹曾在教导总队里传扬,几天来最是让张兴业佩服不已的!此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
看着他的上校军衔,看着生命已经逝去却死不瞑目的谢团长,张兴业恨不得再次杀回战场,痛痛快快和小鬼子拼杀到底也绝对好过这般惨绝人寰的大撤退!
眼见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张兴业长叹一声,带着仅剩下几十人的部队撤往码头。到了码头,发现情形更糟糕。也就屈指可数的几条小船,有的船甚至因超载又沉没了。大部官兵则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很多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
此时此刻,南京卫戍司令部不见踪影,教导总队总队部不见踪影,自己所在的第3旅旅部不见踪影,张兴业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竟然有苍天厚土都要弃他而去之感,浩浩长江——母亲河,此刻竟然成了十数万军民的死地。
这一刻,张兴业的心碎了,数十天来支撑他从上海到南京杀敌报国的神圣精神殿堂开始崩塌了。
就在此刻,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遭到了截杀,火速赶来的日本海军的火力全开,在江面上肆意屠杀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国军士兵。日本人甚至先驾驶着舰艇直接冲撞渡船,造成人员大量落水,之后,军舰上的机枪和火炮再疯狂射击。一时间,江水里流淌着中国官兵的鲜血,一条条血带在黎明的光亮里格外刺目。
张兴业睚眦尽裂,转身命令勤务兵传令,集中所有火力,对着江中敌人的军舰开火。
可是一转身,手下的士兵不见了不说,就是勤务兵小铁,也已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