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五十章 一无所有
在赵萱的世界里,始终有一个梦想。
从她懂事开始,她就希望突然有一天,她的母亲能够出现在她的面前。
其实,最初她并没有感觉到母亲存在的意义,在她眼里,父亲和她就是整个世界,她哭、她闹、她笑,父亲都能接受,而且也最终能够让她平静下来,就这样,一点一点往前生活着。
直到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有父亲、还有一个叫做妈妈的女人陪着,小赵萱才感到了有些不妙,继而,她开始思考,并且也就开始了寻找,直到父亲回来还在寻找,甚至往父亲身后寻去,弄得赵昆仑有时很是莫名其妙,也不由自主往身后看,有那么一会,父女两个会愣上一会,然后才打量和关注对方。
再大一点,赵萱就把心中的疑问讲了出来,询问父亲,妈妈到哪里去了。赵昆仑眼圈一热,差点掉下眼泪,每次只能哄她,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
很远的对方到底有多远?什么时候会回来?父亲能不能带着自己也去很远的地方?一连串的问题让这个既当爹又当娘的孩子终于再也止不住眼泪。
渐渐的,赵萱接受了她是父亲的女儿,他们父女俩就是一个家的事实,不再追问妈妈到底去了哪里。只要父亲天天能陪着自己,自己就和其他孩子一样。
这种感觉一直到她和父亲被逃难的人群裹挟到安全区以后还存在,因为父亲在,赵萱并不觉得安全区有多苦;因为父亲几乎随时都在自己身边,她甚至觉得是战争让父亲有了更多陪自己的时间;看到别的孩子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整日啼哭不止,她竟然觉得,好在母亲已经真的去了遥远的地方,否则,在安全区的每一日都是会让母亲担惊受怕的。
自己原本“一无所有”,此刻竟有了优势,这着实让她高兴,甚至还为父亲高兴。
否则,在这里,一旦失去母亲,父亲和自己还会有心思会好好活下去吗?
赵昆仑其实也是这个心思,看着安全区里越来越多的女性战战兢兢过日子,自己有那么一刻也感到庆幸,妻子因为当初难产过世了,如今自己也就少了一份担心,否则,一边是妻子,一边是还未完全长大的女儿,在如狼似虎、穷凶极恶的日本兵面前,自己又怎么保护得了她们呢?
现在只有女儿在身边,自己完全可以迎着日本兵冲上去,用自己高大厚实的身板完全遮挡住女儿,如果日本兵知难而退也就罢了,否则自己一定是要和他们这些兽兵拼命的。
当初救治张兴业完全是出于本能,后来一想,竟有些后怕,一旦日本兵发现自己窝藏国军军官,自己一准逃不掉日本兵的残杀,但是,身为中国人,身为南京人,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后来,在和张兴业相处的过程中,感觉对方算得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且,张兴业还几次挣扎着想离开安全区——他害怕自己的存在会连累安全区的乡亲们,这让赵昆仑由衷地佩服,一咬牙,赵昆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张兴业给救下来。
在一个黄昏,天地混沌、日本人绝不会来,中国人大多也窝在自己的草棚、帐篷里的时候,在女儿的帮助下,就着昏暗的煤油灯,赵昆仑用一把反复在火上炙烤后的小刀剜开国军军官受伤化脓的伤口,用手在肉里摸索到了引起伤口感染的弹头,之后,使用小刀异常仔细,也是异常耐心地割去了一些腐肉,在又一阵定位和摸索之后,用从大卫那里借来的镊子终于夹出了弹头。
国军营长张兴业嘴里塞满了毛巾,豆大的汗珠浸湿了棉衣,幸亏事前找来的绳子把他死死捆在用板凳和木板搭成的简易床上,否则身子绷得紧紧的张兴业可能真的因为忍受不了疼痛而踹翻赵昆仑。
有那么一刻,已经一无所有的国军营长恨不得拖着受伤的腿,举着枪再做最后一次冲锋,哪怕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哪怕最终遭遇不幸,也要胜过此刻没有麻药的剜肉疗伤。
残酷血腥的场面让赵萱睁大了眼睛,父亲异常的镇定和张营长始终没有因为疼痛而发声让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南京女孩感情复杂,不忍心看而又舍不得不看,心生诧异而又佩服不已,想上去帮忙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看看父亲再瞅瞅军官,仿佛父亲变成了军官、军官变成了父亲——只要父亲在自己身边,自己就什么也不怕!
两个男人不知道,当着南京女孩面做的外科手术让赵萱终身难忘。战争场面直接呈现在女孩面前,加上拜这场该死战争所赐,安全区里生活异常艰难,这些都让这个刚过20的女孩对战争充满了排斥,此刻,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间可以让自己独处的小屋,有一张睡去不会被噩梦惊醒、醒来不会为天亮犯愁的床,再带上几本自己中意的小书,就成了她最大的梦想。
战争,带给父亲的是一种保护妻女的责任,而带给女儿的,只是希望回到从前,重回简单生活的憧憬和幻想!
赵昆仑和500劳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很有规律的离去和归回让赵萱慢慢适应下来,她变得有些沉默,幸亏,身体逐渐好转的张营长对战争的回忆给她带来了新的体会。
这天夜晚,赵昆仑告诉张兴业,在清理南京城墙的过程中,有一小段城墙很是特别。
与其余地段不一样的是,这一段城墙也就一两米宽,二三米高,里面的墙体竟然是平的,不像其余地段的墙体是和外面的墙体交错咬合在一起的,即使倒塌了,也能看到咬合的痕迹。
再细细考察,发现里面的砖就是一块砖一层土干码起来的,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在拆砖外运的时候,根本就无需用力,只要一块一块往外抽就行了,这让赵昆仑和自己所在这一组的工友们很是诧异,为了麻痹日本人,大家相约保守秘密,而且还在收工前,又有意抽出一些转,特地造成砖与砖之间咬合的假象,又在墙体的下半部堆上一些乱砖。
原本因为担了一天心而昏昏欲睡的赵萱也被父亲的话吸引,竟然调动起想象力,想象着在那堵奇怪的墙后,埋藏着的不是帝王的灵柩,就是无尽的宝藏。
就像明孝陵一样,顺着长长的神道向西经外金水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在相向排列着的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6 种共十二对石兽一对伏、一对立的注目下,小心翼翼地一路前行,又在一对上雕云龙、气势不凡的高大华表前折向北行,最终就会来到埋葬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土丘前,而如果打开地宫,相信里面定是无尽的宝藏。
父亲曾经拉着女儿的手告诉她,且不论地宫里的珍藏,眼前的神道石刻就是中国古代石刻中的珍品。
明孝陵神道不仅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都安放有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身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石兽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就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并且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兽——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 80 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而花费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都是为着一个目的:就是从遥远的这里就开始护卫起长埋于地穴深处的皇帝灵柩。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就长达2400米左右,下马坊顾名思义,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沿神道往前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一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又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过升仙桥也就是进到了所谓的 “仙界”,桥北是一座宽敞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这是明孝陵最后的一重建筑。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就是“宝顶”,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无数次站在宝顶上充满遐想,无数次在父亲的背上因为疲累被背着回到家里,在这一晚又一次的昏睡袭来之前,赵萱顽强地抗争,在朦朦胧胧的意识里,她仿佛看到,日军打开了宝顶,却大吃一惊,因为,等着他们的并不是无尽的珍藏,却是一无所有。